作者: admin

  • 【人物專訪】- 葡萄酒教育家 – Damon Yuen

    「有誰曾經上過我的課?」站在台上的Damon Sir問道。 過百人的會場,有不少於三份一的人舉起了手。 那畫面其實也蠻震撼的,我明明是去一個品酒活動,不是去上課, 但超過三份一的客人竟然都是老師的學生……

    ree

    Damon Yuen(大文Sir) – 香港品酒師及調酒師培訓學院院長。 CA第一個葡萄酒界訪問的對象,那是出於私心(噓), 因為帶小弟進入葡萄酒世界的,正是 Damon Sir 。 從第一堂開始,就被他的風趣與熱誠所感動,葡萄酒的世界,原來這麼有趣。

    【教育路之始】 在多間4,5星級酒店,擔任飲品部經理,主要負責與葡萄酒有關及品酒師、調酒師的培訓工作 ,何以投身教育?

    「當然是因為喜歡。工作以來一直接觸葡萄酒,愈接觸愈有興趣,愈有興趣愈去了解,就是這樣累積了很多經驗。而我覺得,葡萄酒教育最重要的是經驗的分享,不是單單理論。我累積了三十多年的經驗,應該多跟年輕人去分享,所以在2008年就開始在不同機構開始教學。」

    經驗豐富的老師不會太多,經驗豐富而又帶有「教育熱誠」的更少。
    清楚記得,當年第一次上堂,課堂七個小時,Damon Sir ot了三個多小時解答學生們的問題。上一堂,送半堂,沒有商業賺蝕的考慮,只有單純的熱誠分享。
    通常上班的人怕OT,上課的人怕留堂,
    然而Damon Sir的課,教的學的都不想離開。
    老師的課就是有太多得著。

    【難處】 「教育路途上要說困難其實也沒有什麼困難,只是開辦學院前在不同機構教學,不同機構有它們自己的課程編排,亦必須跟隨它們的方式去教學。」

    對於經驗豐富,又熱愛分享的Damon Sir來說,過於標準化的教程確實未能最有效地發揮他的才能。

    「不聽話的學生一定有,只是來上我課的,慢慢也會變乖,只要你用心教,他們會感受到的。」

    果然是教育家!
    看似一帆風順的教育路,其實只是Damon Sir用心栽培,不怕逆風。

    【滿足】 以Damon Sir的豐富經驗,在酒行那一方面都能發展,如果選擇另一條路, 是不是會有更好發展? 「當然,在我的生命中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例如酒行老闆、大集團請我去幫忙做採購工作, 但我比較喜歡和人分享。」 「教育一直是我的理想,一直以來我都有計劃,在我退休前一定要把我所學的教給年青人。 不少學生在我學院的課程中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對現狀已經頗為滿意了。」 「要知道,作為教育家,錢是不怎麼賺。但看見學生學有所成,在葡萄酒行業各方面都有他們的足跡,有的成為了importer ,有的做了Sommelier,有的做零售,做老闆,做投資者,各方面都有,看著他們有這些成就,做老師的當然開心,這就是最大的得著。」

    「人生不關乎你擁有什麼,而是經歷了什麼。」
    能夠在自己的行業成為大師已是無憾,
    能履行經驗傳承的社會責任就更是完美,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葡萄酒是什麼?】 「很簡單,就是用葡萄釀造,含酒精的飲品。不過它範圍很廣範,在合適的氣候就能種植葡萄,被譽為全世界最複雜的含酒精飲品,在不同風土影響下有不同風味。這跟其他酒不同,它變化多端。我愈研究下去,愈發現自己懂得的愈少。這也是我最欣賞葡萄酒的地方,變化多端。」

    求學問的人都是這樣,懂得愈多才發現自己懂得少。更何況葡萄酒就是天地人的結合,誰敢說掌握了自然的奧秘?

    【葡萄酒帶來了什麼?】 「葡萄酒為我帶來的是……我很享受葡萄酒的世界,未必是財富上的回報,而是我經過酒鋪,認出是自己的學生,去酒展,學生又跟我打招呼,會感到很安慰,也是一種榮耀。」 「喝酒,我很花心,什麼酒都喝,但要說最深刻的還是一枝令帶子變生蠔的白酒。 除了帶給我一試難忙的感受以外,在巿場上也製造了很多noise,令更多朋友認識我, 亦把很多朋友吸引進葡萄酒的世界。」

    葡萄酒配食物,有時候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有時候是從A轉為B的感覺,有時候郤是食物跟酒融為一體,似有若無,讓你尋尋覓覓,真的一試難忘。

    【香港葡萄酒文化】 「跟我初出來教書的時候,整個情況已經改變了很多,以往很多朋友為入職為証書而來, 現在情況完全反轉,特別是免酒稅後,七成的學生是為享受,提高自己的品味,三成人為入職而來。」

    喝珍珠奶茶不是因為它真的很好喝,而是在你忙碌的生活中,
    你需要一點小確幸去安撫疲憊的心。
    人生有點歷練不再橫衝直撞,能夠靜下心來的境界,開一瓶好酒,用三數小時去品味,
    感受它的香氣,口感上的細膩,纏繞不散的餘韻。花開花落,細味個中變化,確是人生一大享受。配點小吃,或是良朋酒友,更是幸福無比。

    【給新手的建議】

    「第一樣最好當然是上課啦( 笑)。第二樣就是實戰的經驗,你要找一班差不多程度的朋友一起多飲,互相交流。經驗只能隨時間累積,不能快,因為每個人的酒量也是有限的。當然財力也是重要的。另外就是虛心點,多看點書。如果要做品酒師,確是需要多點時間,但如果為興趣,那就一句話,多飲。」

    美酒需要陳釀,知識需要浸淫。有些事急不來,也不用急。
    酒是用來享受的,學懂品飲的技巧,然後好好的去感受這天地人的結合就是一件美事。
    

    後感 : 很感謝老師接受訪問,也很感恩遇上Damon Sir。 成千上萬的學生,在酒展遇上他也能叫得出我的名字。 考試成績出來了,立刻逐個Whatsapp通知我們成績,真的很珍視學生。 就算已經上完課程,有時候遇到不明白的事向他請教, 他也是知無不言。 如果他不算一個好老師,這世界就沒有好老師。 有興趣學習品酒或是調酒的朋友, 可多加留意 香港品酒師及調酒師培訓學院 旺角太子道西148號偉興大厦11樓 23915688 WEB: http://www.hksbtc.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hksbtc/ Cheers

  • 【人物專訪】調酒界金像獎大師-Masahiko Endo

    【CA人物專訪#5 :調酒界金像獎大師-Masahiko Endo】

    Catch-up with World Champion Bartender - Masahiko Endo

    先說說Endo-san的成就 | Endo’s Achievement:

    -世界冠軍調酒師 World Champion Bartender

    -三界日本總冠軍調酒師

    3 times National Champion Bartender

    TEDx Hong Kong 講者 Speaker

    Mizunara: The Library 總調酒師 Bartender-in-Chief

    ——————————————————

    問:你幾歲開始學會調製人生中的第一杯雞尾酒?

    大概22歲左右,那時我剛從大學畢業,並在日本福岡,即是我的家鄉,找到第一份調酒師的工作。那不算是一個大城市,人口約一百五十萬左右。當時我在一家名為Blue Note的美國爵士餐廳,開展我人生第一份全職的酒保工作,並學習沖調雞尾酒。自此便愛上這個行業,一做便做了二十多年。

    儘管已從事酒業廿多年,但我仍然覺得有好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浸淫越久,越會發現自己很多事情都不懂。例如新的雞尾酒調酒方法,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材料配搭出現。

    Q: When and where did you learn to make the first cocktail in life?

    Right. After I was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I found my first job as a bartender in restaurant at my hometown while I was 22 years old. It’s in Fukuora, the southern part of Japan. Not a big city though. In terms of population, there is around one and half million people or a bit more now. For the restaurant, it is a jazz restaurant bar called Blue Note with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but now it is already closed down. So I have been working as a bartender since then so it has been around twenty three years.

    Despite the long time, there’s still so many things I have to learn right now. The more I work the deeper I realise I have so much that I did not know. For example, there are new cocktail mixology methods with brand-new ingredients evolv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industry.

    問:你是如何攀上「總調酒師」這個職位呢?

    說實話,我仍然不覺得自己有過甚麼偉大的成就。相反,我一直還處於學習的路途上。但當有朋友問我如何從第一天開始裝備自己成為總調酒師,我認為關鍵在於 (1) 努力學習、(2) 保持好奇心和 (3) 永不滿足於現狀。

    「專業」這兩個字是重點,我的意思是享受你的工作,並從各種成功與失敗的經歷學習,無論是調酒師或是其他職位,也應該堅守著發掘和追求真理的態度。也許在某些事件上你永遠找不到真理,但​​重要的是即使遇到失敗,仍然繼續努力並向前邁進。這是其中一個鍛鍊自己成為一位專業調酒師的方法。

    在成為總調酒師以後,除了要保持步伐繼續學習之外,還要從旁教導員工,與他們一同成長。我發現香港的調酒師們在他們很年輕的時候便對品酒和調酒有著極大的熱情,但他們遇到的問題是不清楚如何在最有效方式並系統化地學習相關的技術及知識。正因為這個原因,我更加想承擔導師的責任,使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所長,並實現自己的潛力。因此,我認為一個出色及專業的調酒師不應只顧及個人成長,更要指導及培養新一代。這亦正正成為我工作上其中一個最大的動力來源。

    Q: How did you managed to reach the position of a Bartender-in-chief?

    To be honest, after years, I still do not think I have achieved something great. Instead, I’m still on the way to learn. Still, there are some friends asking how I made it to this position since day one. I would say the keypoints are: Study Hard. Keep the curiosity. Never get satisfied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it is always import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bartender. By professional I mean it is to enjoy the adventure of your work life, either as a bartender or any other position, and keep digging in and discovering the truth. Perhaps you cannot find the truth out forever but keep trying and moving forward despite running into failure sometimes.

    Plus, I’m working with closely with other staff both in Japan and Hong Kong. I always believe it is one of my duties not only to improve myself but let the staff around grow up together. I discovered that the young bartenders in Hong Kong have a huge passion for alcohol and mixology for so long but don’t know how to learn and grow in an effective way. And I found myself excited to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to let them do well in their positions and actualise their potentials. So it’s not just about the individual but nurture the new generations. This is certainly my motivation of work.

    問:有好多本地的調酒師渴望在世界賽拿到冠軍寶座。作為一名世界冠軍調酒師,您有甚麼建議?

    根據我的經驗,第一個關鍵因素是找一位好老師。如果你已經有明確目標成為哪一個比賽的冠軍,我建議你請教曾經在該比賽贏得冠軍的前輩,更好的是跟他們一同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時老師很難準確地以文字或語言解釋所有技巧和知識。有鑑於此,我總是鼓勵我的同事及後輩要積極主動,認識自己有任何不足,勇於提問,並從我身上「偷走」一切。我是非常願意將我知道的完完全全傳受給他們的。在知識的層面上,我堅持與我的同事間沒有任何秘密。

    個關鍵因素是不繼練習,不要讓自己因任何藉口去停下來。即使你成功創造了一隻賣相和味度都很出色並且非常大賣的雞尾酒,我仍然會建議你繼續走下去,永遠不要在原地停留。相反,你要堅持改良現有的酒款並同時創作更多全新的款式,這對準備比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終極而言,比賽就是要比任何一位參賽的調酒師優秀。顯然比賽是相對的,有人輸亦有人贏。在我看來,是否能夠贏得比賽取決於你付出多少努力。如果你比其他人準備得更多,你將會獲得更大的獲勝機會。儘管獲取冠軍是從來沒有保證的,但至少你可以透過適當的練習建立信心,特別是當你站在舞台上,在某些時刻會變得非常緊張。如果你有充足的信心,你可以讓自己在冷靜的狀態下表現自己。

    Q: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key elements to progress as a World Champion award bartender?

    In my perspective, the fir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find a good teacher. Otherwise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get to somewhere you want to be in the career. If you are looking for winning a champion award, I’d suggest you looking for seniors who used to be a champion or while nearly-champion bartender to work with. But do notice that sometimes it’s difficult for the teacher to explain exactly the skills and techniques. So I always tell my colleagues to be proactive and steal everything from me. I don’t have any secret. If you ask me any question then I will answer everything.

    Another hint is to keep practice and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not to stop. Just continue doing.

    Even if you have successfully created a famous cocktail that is looking and tasting good, I’d say you shall never think about stopping there. Try to think about the improvement and find out the better solutions. For example, looking for a better combination of ingredients and flavour. Th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winning a competition.

    Ultimately speaking, competition is about being outcompeted with some other bartenders. Obviously someone win and somebody lose. In my opinion, to win a competition hinges on how much you make an effort. If you do it much harder than the others do, you will have a higher chance to win though there is no guarantee as always. But at least you have the confidence because you did try it hard and work way more than others. So this is also the key point for winning a competition, especially when you are on the stage. You know, it is very nervous at some point of time. But if you have a confidence. You’d be able to calm yourself and perform well.

    問:你如何獲得創造新雞尾酒的靈感?

    很多時這些靈感是從體驗生活和聯想所發展出來的。就好像之前在逛商店或在餐廳用膳時,我會整理出我吃到的食物的香氣和味道,例如看到一款辛辣的食物,便立即想像這種材料可否作為新成份與威士忌或氈酒混合,從而製作出帶出辣椒或生薑的味道的新式雞尾酒。

    一旦得出某個想法,我會回到Mizunara酒吧嘗試把想像到的材料一併調配起來。當然有時候是非常棒,有時不盡如意。即使如此,我依然會把這些想法記在腦內或筆記裡。

    當一些顧客走進Mizunara酒吧,告訴我他們想得到甚麼樣的口味,我也會把那些口味全部存進我的腦海裡,然後為顧客製作度身訂做的雞尾酒。有些人可能會直接要求我使用特定的材料來製作雞尾酒。我會按此材料再加點想像及計算,然後將它們混合在一起,看看它最終的味道。有時候甚至會創造出比我想象中更好的調酒。坦白說,這不僅僅是我的創作,而是彼此的結合,客人與我一起創造的新調酒。

    Q: How do you get the inspiration to create a new cocktail?

    To be honest, the spark does come up suddenly sometimes when I was just working or walking around during my leisure time. Like I might see something spicy on the shop or restaurant then immediately think this kind of spicy material can be mixed as a new ingredient onto the existing ones to create the right spicy flavor, either it be the chilli or ginger.

    I would say this is like a hobby of experiencing and brainstorming, even after work. When I’m just off-work for the day, I would still think and imagine what kind of things is a new to me for making new cocktails. Like when I go to the restaurant or a coffee shop I would sort out what kind of taste for the food I am having would be a perfect match with whisky or gin as a brand-new cocktail.

    And once I get an idea I would come back and try to mix it. Then sometimes of course. Oh it’s no good but sometimes. Wow it’s really good then. After all I would keep those ideas in my mind or in a notebook.

    And when some customer came into my bar and tell me they want this and that kinds of flavours. I would also put them all in my mind then make the new cocktail for that specific customer. Some may ask me directly to use a particular ingredients to make a special cocktail. After that I would start calculating the portion of this ingredient and come to mix them together and see how it finally tastes. Sometimes it really works and goes beyond my expectation. Frankly speaking, this is not just my creation but a combination of each other. Customer and I make the new cocktail together.

    問:你的第一調酒理念是甚麼?為什麼該理念那麼重要?

    每當我調配雞尾酒時,我總會先想想喝的對象是誰。同一份量同一材料的Martini酒未必同時適合兩位不同的客人,因為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偏好。因此,我必須清楚了解客人的喜好,並按他們的要求,選擇最好的基酒及材料比例。除此之外,時間點也是另一考慮因素:人的味覺是相當敏感的,即使同一個人在早午晚或者餐前餐後喝同一杯酒,亦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如果我晚飯後的時間製作Gin Tonic時,我會著重杜松子的清爽口感。但如果是午夜時份,顧客有機會先喝過一些紅白啤酒,因此我側重在酒精濃度,加入更多氈酒,使味道更加強烈。

    另外,我習慣使用手動測量而不是用任何量杯來沖調雞尾酒。我會先保持相同的厚度,再憑經驗數算一、二、三來計算基酒及其他配料的容量。這是我調配雞尾酒的風格。正如我剛剛所說,每個顧客都有不同的喜好和口味。因此,如果對任何一位顧客也使用相同的容量,那雞尾酒本身就失去了其度身訂造特點,而如何在調配的比重上作出適合微調是非常重要的。

    Q: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bartending philosophy? Why do you think it is that important?

    When I’m making cocktail I’m always thinking about who drinks it. If two of their customers are ordering and I make the same Martini for them, it may then not suit for two people, for every person has a different palate and different preference. So I’m always thinking about what is the best cocktail for that specific person. So even if it is martini or Gin Tonic, I have to control the ratio. And I’m always controlling the ratio across the time: whether it is in evening or midnight or almost in the morning. Or like the time during dinner or before dinner. Human palate is a quite sensitive but we can feel the differences. So if I’m making gin and tonic in the evening I will make it more refreshing. But, in the midnight, if the customers have already drunk some alcohols or wine before, then I will make the gin and tonic a bit stronger.

    When I was making cocktails I didn’t use any kinds of cup measurement. I’m using hand measure. It’s a handy measure when I put the ingredient and spirits together. The way I do i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I’m always trying to keep the same thickness then I can count like number one two three and then this becomes like 30ml or 20ml. It is like I have my own measurement. This is my style.

    Because as I said every customer has a different preference and different palate. So if the same measurement is used for every customer, then that cocktail itself will just always be the same for the different person or the same person across different days. But everybody is changing so how to adjust the pa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問:您認為在香港管理酒吧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最大的挑戰是這是我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從事調酒師。 還記得當我初初來香港的時候,從一開始我就用在日本工作時的方式去服務客戶和管理團隊。 但很明顯,由於兩地的文化差異,這一套方法並不管用,以致當時所有員工都離開了。 然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過份自我了並開始深入去了解香港文化,以及本地客戶和同事對調酒師和酒吧的期望。 幸好,在香港的第二年,我遇到了一位友善的同事,很有耐性地與我分享本地的風土文化。 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關於香港人和香港文化的知識,以致我今天能夠妥善營運及管理一家專業的酒吧。

    Q: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to manage a bar in Hong Kong?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it is the first experience being a bartender outside Japan. From the beginning I was almost doing the same thing as I was in Japan to serve the customers and manage the team. But it did not work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 remember everybody was gone back then. My colleagues said it was too hard for them. Then I realised I was too selfish because I used the Japanese way in Hong Kong, which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lace here. I then started learning the Hong Kong culture and what the customers and colleagues expect of a bartender as well as a bar. During my second year here, I encountered a very good colleague who told me about the local culture very softly. By then I learned from her about the culture quite a lot. And now I am able to manage well by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

    ——————————————————

    特別嗚謝:Mizunara: The Library Mizunara: The Shop

  • 【人物專訪】台灣威士忌達人給香港酒友的一席話 -「邁帥」Michael Hsieh 謝博文先生

    ree

    香港威士忌節,上完良師益友「Michael Hsieh」 的Master Class以後, 為自己,為酒友也不能錯失與之交流的機會,以下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台灣威士忌達人對香港威士忌文化的看法與意見。

    【HK Whisky Festival 所感】 「去年過來就有點訝異,大家對威士忌的認識,感覺已經很懂了,不是隨便喝了, 大家都知道自己想要喝什麼了,也想要找一些比較好的東西。」 「我覺得今年比較明顯的是更多人問問題,更多人想要知道說,酒是怎麼造的或是這個酒是怎麼來的,還有一些其他相關生產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大家對於整個Whisky的知識,真的是愈來愈認識,愈來愈普及,非常的好 !!」 香港人最懂炒賣投機,近年間,威士忌的格價暴升,怎不觸動港人的生意神經? 「動機」也許有點不一樣,但酒喝到去了解製造過程的,就是一個濃厚的興趣, 一個專業,威士忌文化,看來也開始在香港紮根了。 【港台威士忌文化差別】 「我覺得可能因為台灣威士忌興起比較早,所以香港大概在過去三、四年,慢慢很多香港朋友到台灣來,或是台灣的酒商也會到香港來辦活動。我覺得慢慢威士忌文化是愈來愈接近了,因為畢竟大家要喝要喝好的這個關鍵大家都一樣。」 【入門】 「我覺得初入門者就是「多喝」, 然後多看。 我覺得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可以養成的就是看國外的Tasting Note,看國外有怎麼的評論。 那些新的酒出來了,那如果真的有分數比較高的酒,你無論如何去酒吧去什麼地方就買來喝, 這樣就會讓自己的經驗增加,然後你就知道說一枝酒為什麼能拿到93分,為什麼一枝酒連80分也拿不到。那這樣未來你自己的經驗上面就會知道怎麼選擇一枝酒。」 在任何方面要成為「高手」的不二法門都是練習,大師之路無捷徑,總的一句還是多練習。 比起「快速」成為高手,其實我覺得更好的修練是放慢自己的心態,多點品嚐,少點比較。 【好喝的就多買】 「我以前的習慣就是 ,當我喝到一枝酒真的好喝,我會多買一點。 那後來Proof,那時候買的酒後來(比出漲價手勢), 也沒了 。 「就是我在Whisky Fair 當單杯的那些酒, 那時候大家說 :『那些酒為什麼這麼好喝啊?』, 我就回說 : 『那是我好幾年前買的。』 因為我試的時候我知道,這個好喝我就會多買一點。 我不會說,我就買一瓶回家, 喝完就沒了。所以我會建議一些新的喝Whisky的人, 你就多嚐試,然後多看國外那些新的東西,當然你的經驗值夠的時候,你就知道怎麼挑選 。 你就知道一喝這個酒,我要不要買,買兩瓶還是三瓶還是六瓶。 以後這個東西寶貝了對不對? 因為沒有了,沒有的東西它價值就會增長, 而且以後你總之有好酒可以喝的嘛 ~不是總是這一瓶,喝玩就沒了, 這就是我給剛入門者的一個建議啊!」 威士忌其中一個很珍貴的地方就在這,喝一瓶沒一瓶。 「威士忌,喝的是時間。」 【2019 高雄威士忌展覽】 HK Whisky Festival 來過了,當然也要了解一下台灣的高雄威士忌展覽。 「酒展是在12月7號跟8號在高雄。那我們會延續去年一樣的精神,就是說, IB場,然後獨立裝瓶IB場,然後有一些Collector,他們會帶他們的全部收藏過來, 那我覺得那是一個地方,可以一次把你的功力增加非常非常多。

    你可以試很棒很棒的老酒,你也可以試到一些剛推出來的IB,但是都有一定的水準。

    那我覺得對whisky lover 是一個很棒很棒的機會 ,

    你不用到處去找,你一個地方,兩天就可以試到很多很多的酒。」

    「記得帶分享瓶來,如果沒喝完,就把它裝回去。 我有認識的很多朋友,他裝了一整年的分享瓶,兩三百個, 一整年可以慢慢喝慢慢喝,那你到酒吧去可能要花兩倍三倍的價格才喝得到,

    有些根本也沒有開單杯,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很歡迎大家都來高雄酒展,非常歡迎大家。」 四十多個參展商,近四百款威士忌試飲,而當中也有老年分的或是稀有的。 價錢也很實惠,純粹享受也好,修練也好,認識酒友多多交流的也好, 一個Whisky Lover ,實在想不到一個不去的理由。

    Whiskyfair TAKAO 威士忌嘉年華 https://www.facebook.com/WhiskyfairTAKAO/ 到時候一齊喝過痛快吧! Cheers~

  • 【品牌解碼】SMWS香港及澳門區品牌大使-譚觀榮 Kelvin Tam:細說品牌故事

    【CA品牌解碼系列(一):SMWS HK & Macau品牌大使-譚觀榮 Kelvin Tam:細說品牌故事】

    第二部分:SMWS的情意結

    CA:貴為The 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香港及澳門區的品牌大使,可否介紹一下協會?

    Kelvin:The 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 (SMWS)的由來是一群蘇格蘭人在品嚐過單一麥芽威士忌後,便對其獨特的味道和香氣一見鍾情,之後更組成團隊籌集資金,包桶購買威士忌。由其SMWS是一個會員制的協會,所有包桶威士忌只會出售予SMWS會員。這成為了協會的宗旨。雖然我們的專長是單一麥芽威士忌,但沒有因此而排除單一榖物威士忌、調和式威士忌,甚至類別擴展至干邑、朗姆酒及氈酒。 而經過SMWS選桶再出售的威士忌被分為十二種風味,並按十二種顏色區分其特色,使會員更容易識別並選擇自己的喜好。

    CA:為甚麼SMWS堅持以會員制營運?

    Kelvin:SMWS的酒款大多是單桶威士忌 (Single Cask Whisky)。即使是Sherry Butt或Pipe,一桶只有約五百公升,即是入樽後只有五百多瓶左右,亦代表每次只有約五百名會員可購買到。然而,我們全球30個國家共有25,000名會員,因此每次有新酒款的時候,都不能分發給每一個會員,更不用說非會員了。其實曾經有段時間,SMWS在香港有經銷商,令非會員也可以購買。但SMWS的管理層認為這樣對會員有點不公平,最後重新將重點放到會員上,只有會員才可享有買酒的權利。

    CA:怎麼看SMWS香港及澳門區的品牌大使的身份,有哪些「任務」?

    Kelvin:很榮幸在我從北京回香港定居後能夠擔任這個角色。這個身份使我有更多機會與香港的威士忌愛好者保持聯繫,特別是年輕一代。還記得初頭因入行接觸威士忌,到後來愈了解愈產生更多興趣,後來更渴望將這一份熱情跟身邊的人分享。我想我就是非常享受跟愛好者面對面交流,但也不可以忽略在社交媒體上的溝通,從線上傾到線下。

    除了跟愛好者接觸以外,我們協會在今年2月1日在X Space Coworking Space舉辦了首個SMWS香港及澳門的品酒會,並吸引了多名在本地及亞太區具有影響力的威士忌愛好者交流,並一同品嚐了四瓶SMWS威士忌,包括一瓶二十五年的Single Malt及兩款來自同一酒廠的威士忌。當中該兩款酒更因為風格差異太大而被劃分為兩個SMWS的編號。談到威士忌的編號,SMWS為每一款出售的威士忌分配了兩組數字:第一個號碼代表協會從創會至今第一次選用的第幾家酒廠;第二個號碼則代表第幾桶酒。如135.6,意思是第135間酒廠的第6桶酒。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有一名在亞太區具有影響力的愛好者, 曾經忽略了某個酒廠,但經過SMWS二月的品鑑活動後,他重新認識了這個酒廠,高興發現隱世明珠般,現在變成了最喜歡這個品牌的朋友了。其實是次品鑑活動所選用的SMWS威士忌年份並不高,112那款是15年,135年那款是10年。即使如此,很好朋友發現不是特別高的年份及不是特別著名的酒廠也可以出產「咁正」的威士忌。

    不過除了SMWS品牌大使這個身份外有人會稱呼我為「威士忌傳教者」及「老頑童」。其實飲酒也好,品嚐威士忌也好,最緊要始終是好玩及開心。有時飲酒並不需要過份執著,正如剛才所說,因雙方錯誤的酒類知識而導致關係破裂便失去了飲酒的意義了。

    CA:除了擔任SMWS品牌大使外,最近還有其他計劃嗎?

    Kelvin:正正就是打理自己的XSpace共享工作空間了!本來從北京回來後是計劃辦一個私人會所,專門做品酒中心。經過一連串的市場調查後,發現設立共享工作空間能夠結合活動及商業用途於一身,其高度靈活性使我和我的團隊有足夠資源舉辦各類型的聚會,並主要集中於品酒相關的活動。與此同時,XSpace也會組織酒類以外的商業活動,例給移民講座、投資座談會、品味工作坊等。最終的目的就是聚集更多不同背景的朋友,與不同界別人士交流並分享知識,亦為我們的年輕人在商業發展上帶來更多推動力及活力。

    結語:

    訪問過後,Kelvin Sir親自向三位小編講授並分享三款SMWS威士忌。與過往的酒聚不同,這個晚上,我們領略到的不只是酒廠事情或品牌特色,而是Kelvin Sir在經歷多年的威士忌旅程上,悟出的人生哲理:「謙卑、尋真、盡興」。

    ree
  • 【人物專訪】譚觀榮先生 -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 (SMWS) 香港及澳門區品牌大使

    【CA人物專訪系列(一):Kelvin Tam- 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 (SMWS) 香港及澳門區品牌大使及Single Malt Club China (SMCC) 創辦人】

    小編有幸拜訪譚觀榮先生Kelvin Sir在上環的基地-XSpace,跟這位在葡萄酒及威士忌界別極具成就及影響力的「威士忌傳教士」大談他的過去與現在。

    Kelvin Sir在各個領略上取得的成就:

    現任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 (SMWS) 香港及澳門區品牌大使

    現任「中國單一純麥威士忌俱樂部」市場總監

    執杯者協會終身會員

    葡萄酒教育家協會認證的烈酒專家,葡萄酒專家

    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認證的高級酒類證書

    侍酒大師公會認證的侍酒師

    香港職業訓練局高峰進修學院認證的專業品酒師

    資深威士忌,烈酒,葡萄酒講師

    國內最頻繁的威士忌講師

    曾任雲南玉林泉酒業公司總經理

    曾任雲南大理啤酒廠和昆明啤酒廠總經理

    第一部分:有教無「累」

    CA:為何決定在酒類行業發展?

    Kelvin: 我在大學時期開始對酒類產生興趣,尤其是葡萄酒、香檳及清酒,並自發多個校內酒聚。由於當時未有互聯網,故每次聚會前都會獨自留在大學圖書館,挑燈閱讀相關書籍,收集各種酒類的知識及故事,包括釀製過程、酒廠背景等資料。愈了解,愈發現其有趣可愛之處,因此便毅然投身酒業。

    CA:作為全中國及亞太區知名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專家,當時為何接觸威士忌?

    Kelvin: 一開始接觸威士忌的主要原因是職業及技術上的需要。在踏上威士忌的旅途後,就因為其獨特的香氣及味道,以致樂而忘返,漸漸便由工作轉化為發自內心的喜好。由零三年至今的十六年間,幾乎每天都在談論單一麥芽威士忌。 與此同時,我至今仍堅持每次的演講用新的講稿及投影片,單單以二零零七年的推廣便製作了二百多份的演講材料。我想我就是一直保持著這個「瘋狂教育」的地步。

    CA:Kelvin Sir在教學上有甚麼追求?

    Kelvin:最重要的是確保傳授正確的知識,並堅持透過蒐集不同資料,深入研究相關信息,再反覆驗證,以達致真相。在我個人而言,如果不了解或不確定某些知識,則不願意提出來。

    其實威士忌的製作過程及成份包含著許多化學和生物學的知識。雖然大部份香港人在中學也曾經學過這樣的東西,但理論始終歸理論。酒界當中仍然有許多知識並不能輕易從網絡或書本學習,而是需要在行業內長時間實踐去獲得的。

    有時了解愈多,才發現懂得愈少。記得有兩個朋友曾經在區別同一款威士忌在煙熏及泥煤味道的問題上鬧得臉紅耳熱,差點連朋友關係也破裂。其實煙熏及泥煤並非不能共存,因為在製造該款威士忌的過程中一併產生煙肉、焙烤、消毒藥水及藥水膠布等與煙熏和泥煤有關連的香氣。因此,我認為飲酒時更加應該強調的是開心及享受生活的感覺。

    CA:可否介紹一下您作為The Keepers of Quaich 終身會員的身份呢?

    Kelvin:在談這個身份前,先講一下Quaich吧。Quaich的意思是蘇格蘭古老時飲酒用的杯,以前是用木造的,而現時的大多用金屬或石頭等材料去製造。The Keepers of Quaich這個組織不是「太老」,於1980年代成立,目的是表揚為蘇格蘭威士忌行業有貢獻的人士。所謂貢獻,不僅僅是銷售,同時還包括教育及推廣等的付出。亦因為這個堅實的價值觀,使這個組織在行業內備受高度重視。

    要成為「守護者」首先要對行業有至少5至6年的貢獻,並需要由一名創會成員及另外一名普通成員推薦。每年全球大概有60名新的Keepers入會,過去在亞洲區能夠入選的人士較少,但隨著近年在亞洲對威士忌有興趣的人士不斷增長,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亞太區代表。

    CA:可否介紹一下您有份創立的Single Malt Club China (SMCC) 單一純麥威士忌俱樂部?

    Kelvin:SMCC是中國最早及最大規模的威士忌俱樂部,於2005年在中國成立,並以會員制的方式營運。還記得十多年前,中國只有三百多人了解單一麥芽威士忌。在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七年間,拜訪了約其中的二百多人,得知國內的愛好者不能輕易在大陸購買Single Malt,只能等待從日本和台灣進口的威士忌。有見及此,我辭去了當時的工作並全身投入SMCC,將更多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品牌及酒款帶入中國。現時SMCC的會員已達數萬人,並定期舉辦品鑑活動,亦擁有十數家釀酒廠的獨家代理權,大概佔全中國的三份一,為的是使國內的威士忌愛好者有更多好的選擇。

    (*官方網站:http://www.singlemaltclub.net)

    CA:怎樣評價現時中國、香港及台灣的威士忌文化?

    Kelvin:看見近年威士忌在香港的成長趨勢,尤其當感受到年輕一代的激情,內心確實是非常高興的。這令我想起中國人一直對文化產品的追求及欣賞,例如茶類等。在十多年前,當我與國內的企業家及商人做市場調查時,他們會帶來許多茶葉招待客人,並侃侃而談,如數家珍般研究和品嚐。同時,我發現到他們談的往往不是價格,而是各種茶葉背後的文化和故事。當時我在想,這不正正跟威士忌一樣吧!所以便決定順水推舟,將單一麥芽威士忌帶入中國。而在二千年代,單一麥芽威士忌在台灣比在其他地方更受大眾歡迎。從數字上看,100瓶中有55瓶的威士忌是Single Malt,但現時已經被荷蘭超越了。

    至於香港對單一麥芽威士忌相對上較弱。或者是香港人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較大,且生活方式較為急促,加上租金貴,所以很難當街當巷見到茶室或威士忌酒鋪的縱影。但這幾年情況有好轉了,因為社會多了會欣賞威士忌的年輕人。然而,其中一個弱點是香港對威士忌的教育太少,很多初哥並不能很有系統地學層,只能夠在互聯網和書籍了解威士忌。但信息尷尬的現象令初學者很難去篩選正確的信息。

    畢竟,我認為單一麥芽威士忌在各地的文化最終將會是殊途同歸。有些朋友為興趣,另外一些朋友為炫耀知識,但確實比炫耀自己的財富更好。 對我而言,每支酒獨有的故事就是我愛上威士忌的最大動力,真的愈了解興趣愈大。除此之外,品嚐威士忌使我能夠鍛鍊個人心理和文化素質。

  • 【人物專訪】葉毅堅 - 醉響Revel Hibiki 創辦人

    酒途初心與熱切追求 – 專訪醉響(Revel Hibiki)老闆 – K,葉毅堅

    一個酒會上認識到醉響老闆,當然不放過難得的機會,爭取訪談。 如是,為讀者帶來醉響老闆- K,葉毅堅的故事。

    ree

    大隱隱於巿 先達廣場,香港手機業標誌性建築,買賣手機、手機維修升級,手機幾乎與先達劃上等號。 在這麼一個商場內,誰會想到這裏有一間威士忌店? 在先達立足,可想言之,老闆必然是跟手機業有關的。

    「因為本身業務煩重,實在分身不暇,跟老友見面,客人交收都在先達, 也沒空出外看鋪位,因利成便,就在先達開店吧。」

    開店 一個終結是另一個開始。開店,也是”迫不得已”。

    「話說我有一個儲物習慣,家中有2個大櫃,一個是儲手機,一個就是酒。 當時母親說清理一下吧,手機已經不能再用,變垃圾實在可惜。 在整理酒的時候,再翻查一下價格,已經全部升值了,手機放久了會過時,酒放久了反而會升值。」此時開展威士忌業務的發想開始萌芽。

    當然,K是賣日系手機起家的,跟日本有業務往來,未開店時朋友們已經常託他幫忙從日本帶回威士忌,這種經驗與渠道也是成就”醉響”出現的一個因素。

    「對”醉響”並不期待生意上帶來很大的收益, 只是希望認識更多前輩與及志同道合的酒友。」

    一句話看出K對酒的熱愛。

    醉響|最響

    ree

    「起名『醉響』,其一原因是取『最』的諧音,『威』之餘亦易讀易記。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年第一枝收藏的『威』就是『響』。」

    威士忌的動人之處 「香氣 !聞香的時間比入口的時間更多。」

    香氣馥郁當然是一種享受,而腦部拆解這些香氣分子再與記憶聯動,勾起人生中的回憶片斷,不亦是一種「感動」 ?
     

    「威士忌,稀有啊,飲一桶無一桶。」

    的確,「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威士忌必需經歷最少3年桶陳,10年20年是等閒,
    有些70年80年,家族傳承,父親釀的酒,由子嗣保管、出售、享受。
    經歷時間飾潤的酒液所帶來的享受,實在珍貴無比。

    最深刻的威士忌

    「Morltach 25 Years 和 Bowmore 1964 200週年紀念版 ,最深刻印象係佢有陣番石榴味,好香好香。」

    威士忌以外 「比較喜歡清酒,酒精感較輕,只有米香和果香。而我亦喜歡食日本料理,與兩者配搭一起非常相配。清酒不會太烈,比較舒服,閒聊時會選擇清酒。」

    新手的建議

    ree

    「我會推薦一些輕年份或是比較舊的日威,沒有年份的酒酒精感太重,初嚐沒有人能忍受這麼重的酒精感。如果有客人從未飲過威,我預備了一枝日威(Suntory Whisky Excellence (1979年已停產))和一枝蘇威(The Balvenie 21 Year Old PortWood)給他們感受,根據他們的口味再作推薦。

    計劃 「完成Diageo LV 2、3 和唎酒師課程。」 酒海無漄,但愛酒的人就是會以有漄隨無漄,嘻。

    後記 整個訪問過程都感覺到K的溫和敦厚,有如已經陳年的美酒。 不管是開店的初衷還是來年的計劃,都可以看到Kay對酒的熱愛與追求, 祝佢酒道上既追求順利,亦繼續為酒友帶黎各地好威。

    再靜靜雞講多樣野你地知,K約莫一個月會攪一次酒會, 想飲好野真係要密切關注醉響或者我地既專頁公布呀,Cheers~

    醉響FB: https://www.facebook.com/revelhibiki/ 地址: 旺角亞皆老街先達廣場一樓F29室 電話:68881356 營業時間:13:00-22:00

    附少量店內的酒相給各位吊下胃口,嘿,Cheers ~

    ree
    ree
    ree
    ree
  • 【葡萄酒教學】智利酒標(二) – 關於分級

    係1995年智利頒發了新的葡萄酒法規,包括產區的4類範圍劃分( D.O.S), 將智利葡萄酒產區分為4個產區(Region – Coquimbo 、 Aconcagua 、 Central Valley 、 Southern Region )和13個亞產區(Sub-region),有些產區或亞產區又包含著小產區(Zone)或村鎮級(Area)產地。 法規規定 : (1)如果要標註DO產區,則必須有75%或以上的葡萄產自該產區;

    (2)如果要標註年份,用來釀造該酒的葡萄至少有75%來自該年份;

    (3)如果要標註某一葡萄品種,則該品種的使用比例必須達到85%或以上。 該法規對葡萄酒商標有具體規定,但不涉及葡萄酒等級的評定,所以不反映質量。 以下我們看看酒標上常見的”分級”。

    酒標上RESERVA(珍藏)或GRAN RESERVA(極品珍藏)之類的字眼,是酒商自行標注,反映出同一款酒的高低級別,並不是一個全國性的指標,即是說A廠的Gran Reserva 並不一定比B廠的Reserva好。我地睇下智利”約定俗成”既分級先 分級共分5級 :

    VARIETAL

    ree

    只列葡萄品種名稱,最基本的酒。

    Reserva

    ree

    珍藏級,經過橡木桶陳釀過,風味較多,酒質比較好。

    Gran Reserva

    ree

    特級珍藏級,經過橡木桶陳釀過,陳年潛力更強,質量當然更好。

    RESERVA DE FAMILIA

    ree

    家族珍藏,酒廠的招牌,當然是酒廠最好的酒啦。

    Premium

    ree

    (至尊限量級)比家族珍藏更好,但數量有限,如果葡萄沒有達到標準,酒廠並不會釀製Premium。Premium系列的酒存放在新的法國橡木桶中的時間一般超過18個月。

    拿,再講多次, 呢D級數都真係酒廠自己定, 所以同級但唔同酒廠既酒比黎都無意義~ Cheers~

  • 【葡萄酒教學】智利酒標(一) – 酒標說明

    智利的酒標簡單,沒有什麼嚴格規定。 和紐西蘭一樣,都是分區不分等。 酒標內容包括酒廠、產區、品種、年份、酒精度和容量。 一如既往,先望下酒標認識下先。

    ree

    1.Arte Noble 酒廠/品牌名,通常都係最大隻既

    2.Pinot Noir 品種

    3.2008 葡萄採收年份

    4.13% 酒精度

    5.750ml 容量

    6.Curico Valley 產區 (智利產區通常都係XX Valley,所以見到XX Valley既就知佢係產區)

    完~

    咁就完,唔講以為自己呃緊稿費(無架其實) 係咁易,望下個Wine Regions Map, 認識下D產區丫

    ree

    圖片來源

    最出名既產區

    – Elqui Valley

    – Limarí Valley

    – Choapa Valley

    – Aconcagua Valley

    – Casablanca Valley

    – San Antonio Valley

    – Maipo Valley

    – Cachapoal Valley

    – Colchagua Valley

    – Curicó Valley

    – Maule Valley

    – Itata Valley

    – Bío Bío Valley

    – Malleco Valley 想認識智利酒,就跟住一個個試下啦~HAHA~ 智利酒,物美價廉,隨意飲都不妨一試呀。 Cheers~

  • 【葡萄酒教學】紐西蘭酒標 (一) – 酒標說明

    紐西蘭的酒標也是平易近人,跟美國一樣,只分區,不分級。 酒標上只需顯示生產商、產區、年份、酒精度和容量。 循例看看看Label

    ree

    1.Felton Road 酒廠/品牌 2.Bannockburn Central Otago 大產區下的一個次產區

    3.Pinot Noir 品種

    4.Central Otago 大產區

    5.2012 葡萄採收年份

    6.750ml 容量

    7.14% 酒精度 沒了~簡單簡單~ 咁,紐西蘭既然唔分級分產區。 都認識下D產區名啦

    ree

    圖片來源 紐西蘭產區主要就是劃分北島、南島。

    北島 氣候較炎熱,紅酒表現較佳。 Northand Auckland Waikato and Bay of Plenty Gisborne Hawke’s Bay Wairarapa

    南島  : 氣候寒冷但日照充足,生產清新果味的紅白酒。 Nelson Marlborough Canterbury Central Otago 要識產區就太深入啦, 先認識下,知道自己飲既係邊個產區就好~ Cheers~

  • 【葡萄酒教學】美國酒標 (二) – AVA制度

    美國係無分級制,只有分區制 – 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s (AVA) 。

    AVA制度是由美國酒類、煙草和武器管理局(the Alcohol and Tobacco Tax and Trade Bureau ,簡稱TTB)借鑑原產地概念的基礎上, 在1978 年根據不同氣候和地理條件,制定了符合自身需求的美國法定葡萄種植區(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s),並於 1983 年正式生效。

    AVA 制度只對被命名地域的地理位置和範圍進行定義,不涉及對葡萄品種、種植、釀造方式等進行規範。 TTB規定,在酒標上標明命名的產區需達到兩個要求: 一、85%的葡萄必須來自標明的產地; 二、品種葡萄酒必須使用最少75%標明的品種葡萄釀成。 除此之外,沒有其它嚴格的限制。如果葡 ​​萄酒業者在酒標上增加信息,必須遵守基本規則的精確性。

    標單一葡萄園( Single Vineyard )的酒必須使用最少95%產於該葡萄園的葡萄釀成。若使用“Estate Bottled”這個詞,酒莊和葡萄園必須在標明的AVA產區內,業者必須擁有或控制所標的葡萄園。 凡在酒標中標有採收年份的,則所用葡萄的95%應是這一年探收的。

    此外,各州法律會增加一些要求,如加州( California )規定標明加州( California )的葡萄酒必須是100%使用加州( California )葡萄釀成。俄勒岡州 (Oregon )法律規定標明俄勒岡 (Oregon )任何產地的酒必須100%使用所標產區的葡萄釀成。

    AVA 範圍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從數百公頃到上百萬公頃不等。一些大範圍的AVA 會包含數個次AVA 產區。 例如,加州 AVA 包含著名的納帕谷 AVA、洛迪 AVA 和索諾瑪縣 AVA 等次 AVA 產區,而納帕谷 AVA 又包括盧瑟福(Rutherford)和鹿躍區(Stags Leap District)等 AVA。 AVA 並不是等級劃分,只是對地理位置的劃分。

    而在美國所有AVA中,最有名的當數納帕谷(Napa Valley)。

    ree

    納帕谷(Napa Valley)葡萄酒尤其是Cabernet Sauvignon通常具有濃郁的香氣,及醇厚的口感,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頂尖的Cab Sau產地之一。 按照土壤、氣候、地形的不同,納帕谷又被劃分成 16 個副產區(sub appellations),這些副產區各屬於一個 AVA。 這 16 個副產區 AVA 包括: 阿特拉斯峰(Atlas Peak) 卡利斯托加(Calistoga) 智利谷區(Chiles Valley District) 庫斯維爾(Coombsville) 鑽石山區(Diamond Mountain District) 豪威爾山(Howell Mountain) 卡尼羅斯(Los Carneros) 維德山(Mount Veeder) 納帕谷橡木海丘區(Oak Knoll District of Napa Valley) 奧克維爾(Oakville) 盧瑟福 (Rutherford) 聖海倫娜(St. Helena) 春山區(Spring Mountain District) 鹿躍區 (Stags Leap) 央特維爾(Yountville) 野馬谷(Wild Horse Valley)

    其中最有名氣的三個是 : 鹿躍區 (Stags Leap)

    ree

    盧瑟福 (Rutherford)

    ree

    奧克維爾(Oakville)

    ree

    美國野不知從何入手,不如就由佢地開始試啦~ Cheers~